本报记者 符晴
指导专家 长沙市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钟准
疫情防控期间,“减少外出”等疫情防控举措,在影响普通人生活的同时,也给不少慢病患者带来困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全科医学科专家提醒,慢病患者由于已有基础性疾病,自身抵抗力相对较弱,在疫情期间最好居家不出门,降低感染病毒风险,同时做好居家自我健康管理,避免出现不适或疾病加重的情况。
【典型案例】
NO1.男子患高血压头晕才服药 被脑出血撂倒
今年65岁的陈建国(化名)体型偏胖,患有高血压病10余年,最高收缩压200mmHg,未规律服药和监测血压。加上最近宅家期间,陈先生没太注意饮食,连续吃了几顿大餐后突感肢体无力,并伴有头痛头晕的症状。本以为多休息下就好了,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家人发现他口角歪斜,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并发意识障碍,紧急送他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科抢救。头部CT提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紧急开颅手术,经抢救治疗后意识好转,但左侧肢体偏瘫,目前仍需住院康复治疗。
“临床上,绝大多数人群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的,所以有人会将脑出血直接称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据该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钟准指出,脑出血与高血压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即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脑出血,而约95%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尤其春季天气多变,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血压升高,容易使原本脆弱的脑血管破裂而引发脑出血。
NO2.男子擅自停服降糖药 恶心呕吐急入院
家住开福区35岁的易哲(化名)体检发现患有糖尿病三余年,刚开始一直服用降糖药控制,药物维持下血糖一直都较稳定。今年开始忙于工作,没有正规服药,但一直没出现不适。最近居家办公,想着可以在家注意饮食就索性把降糖药停了,没想到陆续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嗜睡等症状,这才赶紧到医院就诊,入院完善了一系列检查,检查显示,易先生空腹血糖值最高达到23.2mom/L,测血β羟丁酸显著升高,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救治,将有生命危险。医护人员予以积极的补液、纠正酸中毒、胰岛素静脉治疗等,目前易先生的症状明显好转,血糖逐步下降并趋于平稳。
“在临床,像易先生这样擅自停药导致血糖异常的情况并非个例,比如擅自停药、平时服药不规律,病重时服药,好转时停药。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好转,而且会加重病情。”钟准表示,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居家期间不能很好地控制饮食,加上运动较少,因为管不住嘴本身就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如果再加上不规律用药和监测,极易导致因血糖升高引发的各种并发症。
【“修炼”法则】
①高血压:规律服药和监测血压是关键
居家期间,高血压患者在坚持遵医嘱服药的基础上,更要做好自我的居家监测并记录,市民还可以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1、心理平衡。宅家期间尽量避免精神紧张,压力大、抑郁与血压升高相关,痛苦、愤怒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
2、合理饮食。高血压患者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饱、过快;最好忌不良嗜好,如烟、酒等,还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改变饮食“口重”的习惯。
3、适量运动。可选择居家打太极拳、气功等节律慢、运动量小的项目,以自己活动后不感到疲倦为度。
4、测量血压。建议每天最好早、中、晚各测量一次,早为清晨起床7—8时、服降压药前;晚上为睡前,静坐3-5分钟后测量;如出现头晕、头痛、面色潮红等情况,应立即测量血压并记录。
5、规律服药。应按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不得擅自更换药物或停药,如出现胸闷、胸痛或晕厥时,可能出现了心血管并发症,上述情况要及时赶到医院就诊。
②糖尿病:合理膳食和居家运动是关键
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眼、肾、神经和心血管等多脏器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或衰竭,因此,糖友们宅家有效、科学地进行糖尿病管理至关重要。
1、合理膳食。糖友们应制定每日所需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并根据生活习惯、病情合理分配安排饮食,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食、粗细搭配,避免食用油炸食物。建议烹饪以蒸、炖、煮为主,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块根类、粗谷物、含糖成分低的水果等。
2、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服药,以防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作息规律。按时起居,每天进行循序渐进和有规律的合适运动,每餐后1小时左右活动,如原地踏步、太极拳、跳绳、瑜伽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4、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进行血糖的自我监测,以掌握血糖波动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治疗方案,尽可能使血糖控制到最好的程度,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若血糖过高(随机血糖>16.7mmol/L)、反复发生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大,或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甚至意识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③冠心病:监测病情和饮食“四忌”是关键
当冠心病患者在病情平稳时,居家期间,患者需要严密观察自己的病情变化,比如心率、血压是否异常,是否出现胸痛、胸部不适、头晕等症状。若出现症状,建议先远程咨询医生。
1、饮食“四忌”。冠心病患者忌暴饮暴食,进食过饱,造成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大脑负荷加重,使心脏病发作的机率加大;要低盐低脂,忌摄入豆酱、咸菜、腌肉等;忌大鱼大肉等高热能食物摄入,避免身体超重;忌辛辣刺激食物。
2、监测病情。遵医嘱按时服用抗血小板、他汀类等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家中可常备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物。如出现轻度短暂的胸闷、胸痛、头晕、心慌等不适,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如果胸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诊。
3、室内运动。冠心病患者可以采取打太极拳、原地踏步等运动方式。建议遵循“3、5、7”原则:“3”指运动时长在30分钟以上;“5”指每周要运动5次;“7”指运动时的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数。临床上认为,合适的运动量应是运动后微微出汗、呼吸略快但感觉舒畅,无明显疲劳感,第二天睡醒后心率仍然稳定。如果在运动中出现心慌、胸闷或头晕等症状,应立即中止。
④慢阻肺:呼吸训练和家庭氧疗是关键
慢阻肺患者长期伴有慢性咳嗽、气喘、胸闷,尤其在运动时,表现为气短等全身性症状。宅家期间,慢阻肺患者要特别从以下方面来管理。
1、避免诱因。不能吸烟,同时要避免吸入二手烟,避免厨房油烟刺激,避免烟雾和粉尘吸入,避免和家中的感冒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接触一些致敏因素,保持好温室湿度,定期房间通风,有利于减少慢阻肺急性发作次数。
2、康复锻炼。慢阻肺患者除了规律正确使用吸入制剂的同时,包括做缩唇呼吸法等康复锻炼,可改善通气效率,帮助支气管内痰液的排出,因此可间接提高免疫功能。此外,还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睡眠与生活作息规律,有助于增强抗病能力。
3、家庭氧疗。合理选择吸氧时间,对严重慢阻肺患者,建议长期家庭氧疗,即每日吸氧时间>15小时;即低流量1-2L/min。对部分患者平时无或仅有轻度低氧血症,在活动、紧张或劳累时,短时间给氧可减轻“气短”的不适感。可自备指脉氧监测仪,随时监测有无缺氧情况发生。如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活动受限、意识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