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伟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常出现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势和步态异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大便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
一年前,家住益阳、76岁的万全(化名)生活发生了变化。他开始觉得干活使不上力,走路哆哆嗦嗦直往前蹿,迈不开步子还直不起腰,说话也不利索。起初,万先生以为自己中风了,自行购买了一堆“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钱是花了,却没有效果,症状越来越明显。万先生不仅活动越来越不利索,脑子也越来越慢,生活态度越来越悲观,不爱出门,伴随便秘、失眠。4月初,万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就诊,通过问诊、查体及相关检查,医生诊断为帕金森病。随后,万先生接受对症的药物治疗,相关症状明显好转。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陈伟解释,帕金森病是一种退行性疾病,是由于大脑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退化变性所导致。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帕金森老年患者日趋增多。
陈伟表示,在帕金森病早期,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只是治疗的第一个“蜜月期”,大约可以维持3到5年,过后疗效会变差。“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治愈,需长期治疗,并且是多学科合作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手术治疗等。”陈伟强调,帕金森患者需接受全面全程管理,才能保证患者长期获益。
陈伟提醒广大市民,帕金森病需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意义十分重大,需要人们正确认识帕金森病。针对众多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陈伟主任进行了解答。
1、怎样发现自己或家人可能患有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常始于一侧上肢,逐渐累及同侧下肢,再波及对侧上肢及下肢,呈“N”型进展。常见运动症状可概括为“抖”(静止性震颤)、“僵”(肢体僵硬不灵活)、“笨”(动作笨拙、面无表情、语速慢、写字小)、“蹿”(慌张步态)。另外,可同时出现肢体麻木、睡眠差、便秘、多汗、流涎、排尿困难、抑郁、焦虑、幻觉,甚至痴呆。
2、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一定手抖?
“手抖”在医学上被描述为“震颤”。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典型的表现,约70%的患者以该症状起病,典型表现为拇指与示指呈“搓丸样” 动作。但有的“手抖”并不一定是帕金森病,也可能是老年人常见的特发性震颤或小脑疾病引起;而少数帕金森病患者也可以不出现震颤。
3、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有什么区别?
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患病人群都是老年人,晚期均可以出现痴呆。但前者主要是由于脑内一群叫黑质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发生变性死亡而引起,以肢体震颤和僵硬为主要表现;后者主要是由于脑萎缩,特别是“海马区”萎缩而引起,以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
4、帕金森病会使人“变傻”吗?
会,有15%至3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会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幻觉,特别是视幻觉,如描述“天花板上有蛇”“床旁站了个人”等不存在的事物。
5、帕金森病会遗传吗?
目前认为约10%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部分为散发。环境因素、神经系统老化均有可能为帕金森病的病因。
6、手术能根治帕金森病吗?
当前,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主要有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后者相对微创、安全。若药物治疗出现剂末恶化,或严重的症状波动、异动症等,可考虑手术。需要注意的是,手术虽然可以明显改善运动症状,但对姿势步态障碍等无明显作用,且手术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仍需继续使用药物治疗。
7、诊断帕金森病,需要多久进行随访?
治疗帕金森病期间,每3个月至半年要定期随访。一方面,医生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和疾病的演变过程对诊断进行确认或调整;另一方面,随着病程延长,原剂量药物不能很好的控制症状,需要重新滴定药物剂量或新增其他药物,调整治疗方案。再者,医生当面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科普,可多方面提高疾病疗效。
8、帕金森病患者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帕金森病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异常,陪护人员除了在生活行动上给予照料外,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其心理健康。第一,多给予陪伴、安慰,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督促其规范服药,争取最大程度的改善运动症状,提高治疗信心;第二,鼓励其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交活动,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在房间和卫生间设置无障碍设施,提高自理能力;第三,积极处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症状,如便秘、尿频或排尿困难、头晕等;第四,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
老年医学科 缪琴 党委办 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