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订阅号
  • 服务号
您现在的位置: 长沙市中心医院 > 学科建设 >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进修招生简章-急诊医学科
发布日期:2024-03-28

一、医院概况
  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保健、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达180亩(其中北院15亩),建筑面积13.03万平方米。医院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在职职工近3000人,其中高级职称624人、博士94人,医师队伍研究生占比75.21%。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湖南省“百人计划”人才1名、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名,湖南省卫生健康高层次人才3名、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行业经济管理领军人才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等国家级、省级有影响力协会/学会主任、候任主任和副主委24人。医院现有编制床位2363张,开设临床医技科室9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3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5个,市临床重点专科10个,市医学重点学科2个,市级质量控制中心7个,获批长沙市急性胸痛中心、长沙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长沙市儿童急救中心、长沙市急性中毒救治中心、肿瘤生物治疗中心、脑卒中中心。设有长沙市老年医学研究所、长沙市结核病学研究所、长沙市肿瘤研究所、长沙市微生物研究所、长沙市呼吸病研究所和南华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为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心衰中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中国房颤中心、中国高血压达标中心、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示范基地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国家卫计委病理远程会诊与质控试点单位、国家流感哨点监测医院、国家级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国家抗结核新药引入和保护项目示范中心、中国防痨协会科研转化基地、北京结核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抗结核新药耐药监测项目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救治基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硕士生培养基地、中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卫计委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南华大学硕士生培养基地、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培养基地、湖南省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湖南省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基地。


二、急诊医学科简介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成立于2003年,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编制床位123张,共有六个功能区:院前急救部、急诊诊区、综合抢救区、急诊重症监护病室(EICU)、留观区、急诊综合病房。急诊诊区设内科、外科、胸痛、眼耳鼻喉科、妇科、产科、口腔等诊室。急诊医学科独立设置急诊挂号收费室、急诊药房、急诊化验室、急诊B超室、急诊放射科、急诊介入室、注射室、清创缝合室、洗胃室等功能科室。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湖南省规模较大,具有先进急救服务理念与现代化设施,集内、外、神内、妇、儿、眼、耳鼻喉、口腔等各种危急重症、创伤、中毒病人救治为一体,24小时应诊的大型综合性急救医学科,年接诊人次17万余人次,抢救患者近万人次,留观患者5万余人次。

三、科室亮点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湖南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湖南省级创伤救治中心、湖南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长沙市急性中毒救治中心、长沙市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委单位、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南省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急诊医学科临床业务能力已达国内先进水平,除了日常接诊内、外、妇、儿科等急危重症患者,还开展多项新技术项目,包括即时床旁检验(血气分析+生化、胸痛四项),先进监测技术(PICCO, ETCO2,床旁超声等),先进的治疗手段(床旁急诊胃镜、纤维支气管镜、经皮气切、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人工肝、ECMO等)。与各专科密切合作,建立急性创伤、胸痛、房颤、心力衰竭、卒中、中毒及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同时建立急性创伤、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脑卒中、重度颅脑外伤、急性中毒、脓毒症、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九大重点病种数据库及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真正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抢救-EICU-急诊综合病房”的急救体系,抢救成功率超过97%。

四、学科特色

1、院前急救:救护车搭载先进的设备及技术精湛的急救专业人员,实行全天候24小时上门应诊,提供快捷、高水平院前、院内、城际急危重症转诊服务;
2、院内抢救:开展危重患者监测,急性肾脏代替、呼吸循环支持、心肺脑复苏及营养支持技术等,抢救了各类危重症病人;
3、绿色通道:配合医院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工作;成立胸痛、房颤、心力衰竭、卒中、创伤、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绿色通道、抓住了抢救黄金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4、EICU重症:常规开展重症新技术项目,急诊床边胃镜及治疗,无创/有创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经皮气切,CRRT、血液灌流及血浆置换、人工肝,PICCO、床边超声和ECMO等技术;
5、大型社会活动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抢救:多次成功完成大型社会活动、自然灾害、群体创伤及食物中毒的抢救;
6.特色技术小组包括:ECMO团队、急危重症超声组、创伤急救团队、呼吸治疗组、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组、血液净化组。独立开展ECMO、PICCO、人工肝、急诊溶栓、血脂分离、血浆置换、骨髓腔输液技术、食道压检测等技术。

五、人才梯队
  急诊医学科医务人员161名,100%固定,其中高级职称31人,博、硕士41人;国家级学术任职8人,省级副主委、委员30人。
  其中医师55名,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3人,高年资主治10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3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超过82%;护士106名,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66人,硕士1人,在读硕士3人,本科学历占比97%。
  作为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南省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每年急诊科接受轮科规培医生、全科医生、进修医务人员百余人。

六、医教研协同发展
作为南华大学直属教学医院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急诊科科十分注重医教研协同发展。拥有一支教学热情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医疗教学和进修管理队伍,建立了完善的进修医生培训体系,通过临床技能及诊疗思维培训、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继续教育讲座、实操教学等教学活动,为进修学员提供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并积极进行临床新技术的跟踪应用与研究,近年获省市级科研课题数十项,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七、可供进修的专业、特色课程及专业技术
急诊危重病的处置、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流程、心肺脑复苏及器官功能支持,脑卒中及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脓毒症早期识别和精准治疗,严重创伤标准化快速评估和救治、中毒的预防及救治进展、胸痛重症的鉴别及精准化治疗、重症超声快速评估与救治、呼吸功能及呼吸机相关精准化治疗等。
可开展的专业技术包括ECMO、PICCO、人工肝、急性溶栓、血脂分离、血浆置换、骨髓腔输液技术、食道压监测等。

八、招生对象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对急诊医学有浓厚兴趣,愿意从事急诊医学相关工作;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够适应急诊工作的节奏和压力。
4.具备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5.各级医疗机构的在职医务人员。
6.医学院校毕业不久的临床医生。
7.具有临床工作经验,希望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的医务人员。
8.从事急诊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

九、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培训目标
(一).短期进修班(6个月,职称要求:主治及以上)

1. 急救学习班(急诊专业为主,五个月在急诊,一个月在EICU)
培训目标: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医师独有的临床思维模式;对急诊常见急症能够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的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培训内容:心脏骤停、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急性昏迷、各种大出血等危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呼吸困难、腹痛、发热、晕厥、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急诊处置;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卒中、呼吸衰竭、ARDS、哮喘持续状态、急性肺栓塞、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中暑、溺水等,以及各类休克、各类创伤、急腹症、各种内分泌危象等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处理;脓毒症早期识别和精准治疗、严重创伤标准化快速评估和救治、脑卒中及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急诊诊断与治疗、各类中毒的急诊救治进展、胸痛患者的鉴别及精准化治疗;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指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的适应证、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常用急救设备与诊疗技术(如心电图、洗胃术、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电除颤等)的规范操作、适应证和临床意义。

2. 急诊重症学习班(急危重症方向,五个月在EICU,一个月在急诊)
培训目标:掌握急危重症的基础和临床理论,熟练掌握急危重症常见病的诊治,熟练掌握急危重症常用的临床技能,能够基本具备独立完成急危重症临床医疗工作。
培训内容:1、呼吸支持监测技术:无创/有创呼吸机支持技术、高流量氧疗、气道管理、呼吸力学监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ECMO等;2、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3、重症超声;4、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技术;5、重症有创技术:动静脉穿刺技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食道压监测、PICCO、ECMO置管上机等;

(二)常规进修班(12个月,职称要求:住院医师及以上)
根据学员单位的实际需求个性化制定学习计划,包括院前急救部、急诊诊室、抢救室、急诊综合病房、EICU。
培训目标: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急诊医师独有的临床思维模式;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的判断和快速诊治,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治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熟练掌握急危重症常用的临床技能,能够基本具备独立完成急危重症临床医疗工作。
培训内容: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转运;心脏骤停、急性昏迷、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各种大出血等危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发热、呼吸困难、腹痛、晕厥、意识障碍等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与急救处理;急性中毒、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颅内高压症、呼吸衰竭、肺性脑病、ARDS、哮喘持续状态、急性肺栓塞、肾功能衰竭、中暑、溺水等,以及各类休克、各类创伤、急腹症、各种内分泌危象等常见急症的诊断与急救处理;脓毒症早期识别和精准治疗、严重创伤标准化快速评估和救治、脑卒中及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急诊诊断与治疗、各类中毒的急诊救治进展、胸痛患者的鉴别及精准化治疗;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指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的适应证、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常用急救设备与诊疗技术(如心电图、洗胃术、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呼吸机、电除颤等)的规范操作、适应证和临床意义。常见急症辅助检查的选择指征、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常用急救药物的适应证、作用、副作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急危重症常用的临床技能,能够基本具备独立完成急危重症临床医疗工作,内容包括:1、呼吸支持监测技术:无创/有创呼吸机支持技术、高流量氧疗、气道管理、呼吸力学监测分析、纤维支气管镜、ECMO等;2、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3、重症超声;4、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技术;5、重症有创技术:动静脉穿刺技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PICCO、ECMO置管上机等。

十、培训形式
1.急诊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包括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各类危重症病人的急救处理;急诊各类抢救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每周科室大查房;每两周一次教学查房、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危重病例讨论;
2.临床实践操作:参与急诊抢救、EICU的工作,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3.学术交流:定期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拓宽学术视野,提高专业素养。

十一、培训目标
1.掌握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急诊医学的临床思维模式,对常见急症进行基本正确的独立的判断和快速诊疗,并能够基本具备独立诊疗常见危重症病人的能力。
3.掌握急诊病人的病情分级,掌握常见急症的鉴别诊断,掌握各种常用的急救技术和方法。
4. 通过EICU的专项培训,熟练掌握急危重症常用的临床技能,能够基本具备独立完成急危重症临床医疗工作。
5.能阅读有关急诊医学的外文书刊及文献,了解临床科研方法,撰写具体一定水平质量的病案报道和文章。
6.培养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职业素养的急诊急救医务人员。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