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覃娇,女,湖南常德人,出生于1984年,肾脏病学专业博士,副主任医师。现担任南华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学组委员,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罕见病全病程管理分会理事,湖南省健康服务业协会风湿免疫分会理事,长沙市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踏平坦途 行医救人她始终专注“真功夫”
看照片就知覃娇是一名“美女医生”,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她是一名出色的肾病科医生、肾脏病学专业博士。2013年,覃娇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脏病学专业博士毕业,通过人才引进来到我院肾病科工作。从医学生到硕士再到博士,覃娇的求学路“一路向前”,可谓“坦途”。对于这一点,她微笑着表示顺利也是一种经历,能让她更懂得珍惜,保持平常心,专注学习,认真工作。
肾病科主任文锐这样评价覃娇:“柔肩挑重担,巾帼争先锋”。作为肾病科的骨干医生,覃娇为科里的青年医生做出了表率。面对患者,她以敬语尊称,以真诚的微笑减轻患者的顾虑,以亲切的问候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以简洁易懂的解答让患者满意。治病救人,她恪守医德,坚持“合理用药、科学治疗”的原则,以患者的利益为先,力求以最经济,最实惠的方案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擅长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治,如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急性肾损伤等,以及疑难肾脏疾病的诊断;熟练掌握人工动静脉内瘘术、深静脉置管术、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PTA)等各种血液净化专业技术,善于选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疾病。”覃娇一一细数自己的专业技能。她表示,只有“真功夫”才能实现仁心仁术。
2016年,覃娇开始担任总住院医师。那年冬天一日的凌晨4点,急诊来了一名因“心慌、气促、大汗淋漓”入院的肾衰竭患者,值班医生立即电话通知她,刚躺下小憩的她又立马穿上白大褂赶到病房。经仔细检查后考虑患者是尿毒症合并急性左心衰,需施行床旁血液透析救命。可是患者当时已经不能平躺,其他部位又没有合适的置管途径,血透置管困难。覃娇当机立断站在凳子上,以高难度姿势完成血透置管,予以患者床旁血液透析,并坚守床旁,直至病人转危为安、呼吸平稳后才离开。第二天早上,科室医生们查房时,都对覃娇清晨做出的紧急处置表示叹服。
2020年,覃娇通过副主任医师的考核,医术越来越纯熟精湛,她的患者是最大的受益者,于是她收到了越来越多患者送来的感谢锦旗。覃娇说,每次从患者手中接过锦旗,职业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听她述说与患者的故事,记者最感动的是关于“200元患者”的故事。那是一个78岁、有肾病综合征的男性患者吴先生,住在长沙县跳马镇。一次肾病综合征复发,吴先生全身重度水肿,看了覃娇的门诊,检查显示大量蛋白尿,血压升高至194/100mmHg,需入院治疗。但吴先生告诉覃娇家中经济困难,看病只带了230元,希望医生能帮他想想办法。覃娇与他沟通,说明了肾病综合征复发的危险性,并与患者达成第一个“一致”——先降血压,覃娇向患者提供了她诊室常年为患者准备的紧急降压药,让他口服降压;然后,她继续与患者恳谈,达成第二个“一致”——请患者完成胸片、血常规、尿检的基础检查,排除急性感染的可能,费用在200元以内;排除了急性感染的可能,覃娇为患者调整了用药方案,不是最快速特效的方案,却是有效且便宜的方案,并要求患者两天后必须复诊。复诊时,看到患者吴先生的水肿逐渐消除,基础指标好转,覃娇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就这样,吴先生开始坚持挂覃娇的门诊号定期复诊,成了她的“老病人”。覃娇也始终尽职尽责地根据他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想方设法地为他节省费用,亲自与门诊药房沟通调取国家政策支持下的特惠药品,多数时候都将用药费用控制在200元以内。到现在,这个“200元患者”已经在覃娇的门诊定期复诊有4年多时间,病情基本稳定。覃娇告诉记者,行医越久,她心中越来越懂得“医生,不仅仅要看病,更要‘看人’。”
覃娇是一位集感性与理性于一身的优秀女医生,既蕙质兰心又妙手仁心。2020年至2022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覃娇积极参加高铁南站自愿者医疗服务及新冠疫苗接种医疗服用等工作,在网上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免费咨询诊治活动。曾有一位外省的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合并急性心梗患者在她不厌其烦,积极主动的指导下,免除了生命危险,还收获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好评。
科研探索 她孜孜不倦为实现临床治疗目标
肾病科主任文锐告诉记者,覃娇是肾病科最具代表的科研型医生。据了解,覃娇自留院工作后,积极申请及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肾脏病协会精英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项目1项,南华大学校级重点项目1项,南华大学教研教改课题1项,湖南省博士生创新课题1项,长沙市科技项目1项,长沙市中心医院院内重点项目2项,其发病的论文获2019年度长沙市医学会优秀医学论文一等奖,其研究成果多次参加全国肾脏病年会等展评,获得湖南省肾脏病业内人士的好评。
覃娇表示,医生对于某种疾病的把握,需要经过从无知迷茫到清晰透彻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探索研究。“科研既来源于临床,又能回馈于临床。只不过这个探索的过程较漫长,需要耐得住寂寞、踏踏实实地去做。”她说道。
近期,覃娇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了一例罕见病——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并完成了病例的课件分享,目前正在着手论文发表。这名HAE患者于2018年第一次发病,当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黑便”,当地医院按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处理,1周左右缓解。随后几年里,患者反复出现腹痛、呕吐,皮肤肿胀且累及四肢,均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消失。最严重的一次是3年前,患者在运动感冒后出现面部肿胀,严重到出现睁眼受限,嘴唇水肿影响进食,说话困难,上下嘴唇无法闭合的情况,最后因呼吸困难急诊入住我院ICU,拟行气管切开术,后因症状好转要求出院,出院后未行特殊治疗。这一次,患者又是黑便、腹痛,入院消化内科后出现面部持续肿胀,睁眼受限,咽喉部水肿。当时,覃娇带教的一名研究生正在消化内科轮科学习,学生考虑患者水肿很可能与肾脏疾病相关,于是请覃娇前去会诊。会诊的过程中,这名学生将他从患者处获知的病史信息告知覃娇,她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条关键信息——患者的父亲也有反复腹痛、水肿的病史,只是到40岁后才未再出现相关症状。
“这很有可能是一种遗传病!”提出怀疑后,覃娇立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为患者争取到了一次遗传基因检测的免费机会,最终检测报告显示遗传性血管水肿1型,明晰诊断。该罕见基因疾病目前全中国仅400例,发病率为五万分之一,需特效药及时救治才能“立竿见影”,否则咽喉部水肿就会令患者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即使行气管切开术也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后来,覃娇积极联系,帮助患者获得了特效药,危险症状全部消失。
除了临床与科研工作,覃娇还承担了肾病科的教学工作,从2013年至今,担任科室教学主任。2019年,覃娇被聘为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7名。她坚持以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学生,重视医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诊断能力及科研探索能力。2022年,覃娇被评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记者 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