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为“科学爱耳护耳,实现主动健康”,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围绕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科普活动,因地制宜普及科学爱耳护耳、主动健康、听力康复等知识。
远离“长时间戴耳机”,保护健康听力
【典型病例】家住长沙的龙先生是一位上班族,平时上班比较自由,喜欢长期戴耳机听歌,休息时又喜欢戴耳机玩手机游戏。平时感听力轻微下降,曾到其他医院行听力检查,显示轻中度高频听力下降,医生建议他改善作息及少带耳机的习惯,他自觉不影响生活,就没在意医生的建议。20天前,因熬夜玩游戏后,左耳突然听力下降伴严重耳鸣,他仍未重视,在拖延2周后,因无法好转,严重影响休息,遂到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接诊的副主任医师周定刚考虑到患者的诊断为在原有的隐匿性耳聋的基础上并发的“突发性耳聋”,予以综合治疗1周后,龙先生耳鸣基本消失,左耳听力较前提高,但双侧遗留的中度高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无法恢复。周医生建议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长时间戴耳机,以保护残余听力。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周定刚表示,暴露于环境中的噪音、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单一频率声音长时间刺激等是造成听力下降的“罪魁祸首”。噪声对听力的损伤程度与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噪声的暴露量越大,对听力的影响就越严重。长时间、近距离、高分贝的声音可能造成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或凋亡,其主要表现是早期不显著的高频听力下降,随着全频听力损失、耳鸣,久之可以引起噪声性耳聋或隐匿性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是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不可逆的耳聋。当我们长期暴露噪声环境中,内耳已经受损时,内耳发出耳鸣、耳聋、眩晕等求救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寻求规范治疗。如果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或者治疗无效,听力损伤可能会终身伴随。在治疗过程中一定放下焦虑,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这样才能让治疗和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
生活中如何在佩戴耳机随时随地畅游在声音的海洋里,获取海量信息和听觉享受的同时为耳朵撑起“保护伞”呢?周定刚表示,合理佩戴耳机,国际上已有比较公认“60-60-60原则”,即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此外,若想人人享有听力健康,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很重要,除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之外,造成听力损伤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熬夜、吸烟、酗酒、压力大、睡眠不足、负面情绪、心血管疾病等。一旦出现听力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接受规范化检查和治疗。”周定刚表示。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文杰
耳朵越掏越痒,当心“霉”花朵朵开
你有经常“掏耳朵”的习惯吗?是不是觉得很舒服?然后每次都忍不住要去掏?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耳朵经常痒,且多数时候越掏越痒,同时伴有流脓或疼痛等现象,可能是外耳道感染的真菌惹的祸。外耳道是指从外耳道口(俗称“耳洞口”)到鼓膜(俗称“耳膜”)的这段通道,这也是我们平时掏耳朵的“主要场地”。任何原因引起的上述通道的急、慢性炎症,均可以称作外耳道炎,而真菌感染是其中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真菌性外耳道炎症严重时可能会引起更为严重的鼓膜炎、中耳炎或耳廓软骨膜炎等,这时候,除了耳痒、耳痛,你可能还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头晕或眩晕发作等不适。
一、小心,这几类人易被真菌性外耳道炎找上门
1、 有“不洁”采耳史的人
近年来,外耳道炎尤其是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大部分与不洁“采耳史”有关。一些美容店、足浴店、采耳店等非专业机构的采耳工具是长期浸泡在酒精中消毒的,这确实可以杀灭绝大多数细菌、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微生物,但由于真菌孢子存活力特别强,轻易不会被杀灭,即使酒精浸泡消毒也拿它们没办法。加上这类采耳工具会被多人反复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真菌孢子“可乘之机”,造成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传播和传染。
2、油性“耳屎”且经常掏耳朵的人
多数人的耳屎是片状干燥的,大多数时候可随咀嚼运动自行排出。少量的耳屎一般无须处理,因为它不仅无害,还有保护鼓膜免受外力和噪音伤害的作用。但是,有些人的耳屎是黏稠且油性的,专业术语称之为“油性耵聍”,容易堵塞外耳道,导致有耳痒、耳痛等不适感。此时,如果用力挖耳或用棉签挤压耳屎,外耳道皮肤发生机械损伤,可能会导致耳道肿胀,皮肤破损,耳道自洁功能失调,继而可能会发生细菌或真菌感染,形成外耳道炎,同时有可能导致耳屎越挖越深。
二、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千万别再这么做
1、切忌自行用药
外耳道是一个封闭通道,用来听声音的鼓膜非常娇嫩,大家不能自行购买任何滴耳液或药膏往耳内使用,所有耳内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自己随意用药,有时候不但治不好病,还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2、切忌频繁掏耳朵
首先,得了外耳道炎,尤其是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病友,我们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喉专科门诊就诊,在医生的帮助下借助专业工具进行外耳道清理,同时根据病情按期到门诊复查。同时每年的体检,耳鼻喉科的检查项目也一定不要错过。
三、耳道内“霉”花反复发作怎么办?
虽然“掏耳朵”的习惯一旦养成,很难纠正,但是为了防止损伤耳道,我们要极力克制,改变“频繁掏耳朵”的坏习惯。如果同时合并真菌感染则要具有耐心,坚持治疗,因为真菌孢子生命力顽强,很难一次性根治,其治疗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部分人(耳道难以保持干燥或耳道狭窄的患者多见)可能会长达两三个月甚至更久。如果不能坚持一次治愈的话,病情非常容易反复。因此,坚持定期清理耳朵里面的真菌团块,对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非常必要。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技术本身并不复杂,一般医院的耳鼻喉科均可进行。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曾瑞芳 康晓明
耳朵闷闷?提防中耳炎作怪
近几个月来,4岁的雯雯有点不对劲,自从上次感冒以后,就变得不爱搭理人,妈妈叫她要很大声才会回应,电视也需要开得很大声。雯雯还对妈妈说:“妈妈,我的耳朵闷闷的……”察觉到不对劲的雯雯妈妈连忙带她来到了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经过医生检查才发现,原来雯雯所谓的“耳朵闷闷的”是分泌性中耳炎在作怪。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呢?就是以中耳积液导致的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它也叫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等。分泌性中耳炎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的最常见原因,可影响言语语言发育,应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
它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耳闷、耳胀和听力下降。但儿童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上述症状的主诉,尤其是尚不会讲话的婴幼儿。因此,如果家长发现:婴幼儿出现反复抓耳、拍耳朵、易激惹、烦躁、对正常对话反应差甚至无反应;学龄期儿童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时音量放得很大等异常现象,结合患儿前期感冒或鼻炎等上呼吸感染的病史,基本可考虑该病。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家属应尽早携带患儿至到医院就诊,根据病史及专科检查,结合鼓室导抗图,为平坦型B型曲线和纯音听阈、耳内镜检查等可以明确诊断。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药物一般以治疗鼻咽部炎症改善咽鼓管的功能为主,包括改善腺样体(也称为增殖体)的炎症,少数患儿因为腺样体肥大引起长期张口呼吸,影响发育,需考虑切除腺样体。因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较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所以最佳的预防方式就是加强体质,尽量避免出现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同时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明显脓涕时,尽量避免捏鼻擤鼻涕的动作,可减少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彭颖、杨中纯